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農產品,還是空運而來的故鄉(xiāng)、山水的恩賜、農人四時播種的情懷。農產品的品牌文化,聯結地頭與餐桌、農產品與消費者、敬意與心意的價值闡釋。通過區(qū)域文化、消費文化、品牌文化三個層面的打造,易合博略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農產品找準賽道、創(chuàng)新場景、提升價值,讓土特產也能“時髦”起來,讓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也能“興盛”起來。
最近很多農業(yè)行業(yè)的伙伴都在與我探討一個問題,農產品和農業(yè)產業(yè)品牌的規(guī)劃,與其它的消費品和消費品牌有什么不一樣?
借鑒新消費品牌提出的這些新概念、新玩法、新形式,我們的農業(yè)品牌和農產品,能不能也進行一些新的嘗試,會不會與品牌原本的形象有一些脫節(jié)?
我的回答是,農業(yè)品牌與消費品牌,農產品與消費品,品牌的規(guī)劃思路、產品的塑造邏輯,以及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,都有共通之處。土特產和農產品遇到的增長困境,也可以用新消費品牌的打法一一破解。
比如,很多新消費品牌都在塑造文化生活方式,在我看來,所有的農業(yè)品牌和農產品,同樣都可以用“文化”重做一遍。而這里的“文化”,我們把它定義為三個層次:區(qū)域文化、消費文化和品牌文化。區(qū)域文化代表著產品的地緣價值;消費文化決定了產品的溢價空間;而品牌文化意味著產品的可持續(xù)價值。通過三重文化的塑造和協同,幫助在地農產品建立差異、創(chuàng)新場景、賦予意義,實現農產品產業(yè)價值、產品價值與品牌價值的全面提升。
用“區(qū)域文化”塑造農產品的獨占價值
當下,很多農產品在進行品牌規(guī)劃時,一提到賣點,仍然圍繞“天然”、“自然”、“原生態(tài)”而展開。但是,這樣的普世價值是缺乏消費驅動力的。農產品品牌規(guī)劃需要著眼于每一個地區(qū)和這片土地風物的獨特性所在,去找到它們專屬的資源稟賦。
在區(qū)域專屬價值挖掘上,易合博略有一個工具模型,稱之為“天地水氣溫人神”。也就是圍繞著區(qū)域里天空、土地、水域、氣候、溫度這樣的地緣特征,以及人文精神、歷史文脈、民俗傳承等進行挖掘,找到該區(qū)域獨占性的鄉(xiāng)土資源。
基于價值模型,我們?yōu)槲鞑貐^(qū)域公用品牌“西藏青稞”,挖掘出了“極”這個超級價值詞。來自離天空最近地方的“天之極”,海拔制高點的“地之極”,亞洲水塔的“水之極”,世界最高峰的“山之極”,全年超長光照的“光之極”,這樣的地緣優(yōu)勢,成就了西藏青稞“極”致的陽光品質。
通過對一方水土風貌形態(tài)抽絲剝繭式地梳理、追溯、提煉,讓產品價值與在地文化價值相互賦能、共同增長。
用“消費文化”創(chuàng)新農產品消費場景
什么是消費文化?就是走進消費者的場域,從他們日常生活的購買場景中建立“需求關系”,提供可識別、可感知的價值。用新的消費趨勢,為農產品再造新的消費場景。
舉例來講,10年前我們認為最好的雞蛋是土雞蛋。散養(yǎng)的、滿山跑的雞下的蛋,是最有營養(yǎng)的。而到了近兩年,消費者開始認為生食雞蛋是更好的雞蛋。在消費者的心目中,可以生食的雞蛋,一定是通過了更精細、科學的飼養(yǎng),也更安全。一顆可以生吃的雞蛋,在產品本身的價值之外,也順應與承載了“安全”的消費文化。
消費文化就是找到消費者需要什么、想要什么、缺少什么。與鄉(xiāng)土資源相匹配,讓區(qū)域文化更有意義,實現產品創(chuàng)新與體驗創(chuàng)新,為農產品找到一條商業(yè)價值最大化的賽道。
前兩年我們?yōu)樯綎|新泰山楂產業(yè)打造了“新泰甜山楂”這一區(qū)域公用品牌。原先這里的山楂主要是作為食品或藥材的原料來種植。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(fā)現,新泰山楂因為品種差異和氣候、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,呈現出兩個顯著的特征。一個是比市面上我們常見的做冰糖葫蘆的這種山楂個頭更小,外觀更紅潤精致;另一個是相較于大眾對山楂“酸”的普遍印象,新泰山楂品種很甜。
那么,如何將這樣的產品價值與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呢?
從當下主流的消費文化出發(fā),順應鮮食水果、鮮食玉米等可溯產地的消費趨勢,易合博略將新泰甜山楂定位為“鮮食山楂”,提出了“小一號、紅兩度、甜三分”的品牌價值利益。一方面直接、快速、準確的將產品特性傳達給消費者,讓新泰甜山楂的風物價值,在消費者頭腦中生動、鮮活地立起來。另一方面,通過“鮮食”的定位,幫助新泰甜山楂從傳統(tǒng)的農產品切換到“鮮食水果”的新賽道,產生更大的價值。
通過產品消費場景的創(chuàng)新,種植戶們一年辛苦耕耘的成果,就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堆放在路邊,被動等待被批量收購了。而是讓新泰甜山楂從粗放式的“原料關系”轉變?yōu)榱烁咭鐑r能力的“消費關系”,讓產品可以裝進精美的包裝,擺放進超市,直面消費者。
山東新泰甜山楂品牌海報
用“品牌文化”賦予農產品意義體系
品牌文化是農產品打造體系中更高一層的追求。企業(yè)需要思考的是,在理性價值之外,產品能否提供情緒價值,與消費者在觀念、信仰,或者是生活方式上進行良性循環(huán)的互動關系,建立長期價值。
在為區(qū)域公用品牌沈陽大米梳理品牌文化時,我們提出了“厚文化”的概念。沈陽大米為消費者帶來的,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淳厚,也體現了“厚道做人、厚道做事”沈陽一方水土的精神文化承載。因此,我們說:沈陽大米是枕水生長、厚土滋養(yǎng)出來的更“厚稻”的東北大米,而“厚道”就是沈陽大米理性價值之外的情緒價值,也是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的精神價值和情感價值。
對于農產品來說,一個包裹里裝的是蘋果、香蕉、玉米,也是空運而來的故鄉(xiāng)、山水的恩賜、農人四時播種的情懷。農產品的品牌文化,不應該是空泛的、概念化的,而是能夠聯結地頭與餐桌、農產品與消費者、敬意與心意的價值闡釋。
通過區(qū)域文化、消費文化、品牌文化三個層面的打造,易合博略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農產品找準賽道、創(chuàng)新場景、提升價值。通過三種文化力量的相互支撐、相互詮釋,激活產業(yè)價值、品牌價值和產品價值,讓土特產也能“時髦”起來,讓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也能“興盛”起來。
未來,我們希望,能夠走到更多的田間地頭去服務和賦能農產品和農業(yè)品牌,讓文化的春風拂過每一個鄉(xiāng)村。
趙一鶴在“豐饒中國”首屆全國鄉(xiāng)村振興高峰論壇分享用文化打造農產品的思考